优秀学生实习案例——2022级书画艺术专业李佳豪

作者: 时间:2025-06-19 点击数:

书画艺术专业实习报告:

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宣传部实践案例

实习单位:山东长盛合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 

实习岗位:人力资源部-宣传部设计助理  

实习时间:2024年9月1日 - 2025年7月1日  

学校/专业:潍坊工程职业学院/书画艺术专业  

实习学生: 2022级是书画艺术一班 李佳豪

一、实习背景与目标

作为一名书画艺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,我深知设计不仅仅是美学表达,更要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用户需求。为了将课堂所学的品牌视觉设计、UI/UX、动态设计等技能应用于实际商业场景,同时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宣传逻辑,我成功申请到山东长盛合人力资源邮箱公司宣传部的实习岗位。  

我的核心目标是:  

1. 参与企业雇主品牌建设,优化招聘宣传物料,提升候选人体验。  

2. 运用设计技能,增强内部文化传播的视觉表现力。  

3. 验证设计思维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价值,探索“设计+HR”的创新结合点。  


二、实习工作内容与项目深度参与

在公司的实习期间,我主要承担并深度参与了以下核心工作:  

1. 雇主品牌视觉升级  

校招海报与H5设计:针对2025届校园招聘,我负责设计系列海报和H5页面。基于“未来由你创造”的主题,采用年轻化的渐变色彩和动态插画风格,突出企业的创新文化与成长空间。H5上线后,简历投递量同比增长30%。  

招聘官网优化:原官网设计较为传统,信息层级不清晰。我重新梳理内容框架,优化UI界面,增加动态交互效果(如悬浮按钮、滚动视差),使关键信息(如岗位JD、员工故事)更易获取,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提升40%。  

2. 企业文化传播设计

内部文化墙设计:负责集团总部文化墙的视觉升级,采用“时间轴+员工照片墙”的形式,结合AR技术(扫码可观看员工采访视频),增强互动性。项目落地后,成为新员工入职打卡点。  

节日/活动视觉包装:策划并设计“年度优秀员工颁奖典礼”主视觉,以“星光璀璨”为概念,设计动态主KV、邀请函、舞台背景等全套物料,提升活动仪式感。  

3. 员工培训与宣传物料制作

培训课件美化:针对内部培训PPT模板进行标准化设计,统一字体、配色和图标系统,提升专业性和可读性。新模板被全集团推广使用。  

短视频制作:策划拍摄“一天2人”系列短视频,通过跟拍不同岗位员工的工作日常,展现企业文化。我负责脚本撰写、拍摄剪辑(Premiere+AE),视频在内部平台播放量破万,外部社交媒体转发量超5000次。  

4. 数据分析与设计优化  

测试设计效果:针对招聘广告的两种视觉风格(极简风vs.插画风)进行A/B测试,通过后台数据发现插画风的点击率高出25%,后续优化设计策略。  

用户反馈收集:设计问卷调研员工对内部宣传物料的满意度,发现“信息可视化不足”是主要痛点,后续增加信息图表设计占比。  

三、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

1. 挑战:设计风格与公司调性不符

   场景:初版校招海报被反馈“过于活泼,缺乏专业感”。  

   解决:深入研究集团品牌手册,调整配色(保留活力感但降低饱和度),增加行业元素(如科技线条),最终方案通过评审。  

2. 挑战:跨部门沟通效率低  

   场景:文化墙项目涉及HR、IT、行政多个部门,需求反复修改。  

   解决:建立“设计需求确认表”,明确交付节点和修改次数,并定期同步进度,项目周期缩短50%。  

3. 挑战:静态设计传播力不足  

   场景:传统海报在社交媒体上曝光率低。  

   解决:尝试动态海报(GIF/视频格式)和互动H5,如“测测你的职场人格”小游戏,分享率提升60%。  

四、实习成果与核心收获

1.量化成果:  

   设计的招聘物料助力校招简历量提升30%。  

   文化墙项目获集团“年度最佳文化传播奖”。  

   短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超10万次,外部曝光量增长显著。  

2. 核心能力提升:  

   技术应用:熟练将AI绘图、AE动效、Figma协作工具应用于实际项目。  

   品牌思维:理解如何通过视觉设计传递企业价值观。  

   用户洞察:学会从候选人/员工视角优化设计体验。  

   项目管理:掌握多线程任务推进和跨部门协作技巧。  

五、反思与未来展望

这次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:  

1. 设计是战略工具:在人力资源领域,优秀的设计能提升雇主吸引力、员工认同感,甚至直接影响招聘效率。  

2. 动态化与交互化是趋势:未来需加强Motion Design和交互设计能力,适应短视频、元宇宙等新场景。  

3. 数据驱动设计决策:不能仅凭主观审美,需结合测试、用户反馈不断迭代。  

未来,我希望在“雇主品牌设计”或“企业文化传播”领域深耕,探索更多设计赋能人力资源的创新可能性。这段经历不仅为我的毕业设计提供了真实案例,也让我明确了“设计+管理”的复合型职业方向。